服务支持
选择机油很重要,恰似血液身上跑
汽车机油像是发动机的血液,对零部件起着润滑、冷却、清洗、密封等作用,机油粘度太稀,会导致润滑压力降低,不利于零件间油膜形成;机油粘度太稠,则容易堵塞油道,造成油液缺少不良现象。现在,越来越多的车主认识到机油的重要性,对如何正确选择机油却难下定论。
选择机油主要把握两个指标:即API质量分级指标和SAE粘度分级指标。
一、API质量分级指标规定:用“S”代表汽油机系列润滑油;用“C”代表柴油机系列润滑油。在“S”或“C”后面加上英文字母自然排序,就形成了由低到高的质量级别。以汽油机系列润滑油为例,由低到高的质量级别是,SA、SB、SC、SD、SF、SG、SH、SI、SJ、SL、SM、SN等。柴油机系列润滑油由低到高的质量级别是,CA、CB、CC、CD、CF、CG、CH、CI等。级别越靠后,质量性能越好,使用车型的工作条件越苛刻。现在常用的质量级别,汽油机是SJ、SL、SM、SN;柴油机是CF-4、CH-4、CI-4。
二、SAE粘度分级指标规定:机油分为高温粘度级别和低温粘度级别,级别末尾带“W”的为低温粘度级别,“W”前面的数字越小说明机油的低温流动性越好、可供使用的环境温度越低、在冷启动时对发动机的保护能力越好;“W”后面的数字则是机油耐高温的指标,数值越大说明机油在高温下的保护性能越好。如果夏天在南方城市,就得选择“W”后面数字更大的;如果是冬天去东北,就得选择“W”前面数字更小的。
润滑油都有一定粘度,-18℃和100℃所测得的粘度值,只能满足其中之一者,称为单级油;仅能满足-18℃粘度值(冬用)的发动机机油标号为OW、5W、1OW、15W、2OW、25W等六个级别;仅能满足100℃粘度值(春、夏、秋用)的发动机机油标号为20、30、40和50四个级别。能同时满足-18℃和100℃两方面粘度值要求的机油,称为多级油(又叫稠化机油),多级油标记为0W/30、5W/30、1OW/30、15W/40、30W/40等。这种机油能适应一定温度变化的区域,因此,可在某一地区范围冬夏通用。例如:标号为SAE 15W/40的机油,可使用在-15℃到40℃的温度范围,目前上轿车用的都是多级润滑油。
为方便用户选择,质量和粘度这两个指标通常打印在机油包装桶醒目位置,标记为SAE 15W/40,API SM或SM ,15W/40。除此之外,你车辆使用手册中推荐的机油指标也可参考,手册里的推荐产品,主要出于使用要求和厂家经济性的双重考虑,一般能够满足最基本需求。若想充分发挥车辆性能,延长其寿命,应尽量选高一级别的机油。譬如车辆使用手册中推荐使用SL级别的机油,那么完成初保后,你最好选择SM级别的。
用这种对比模式选择机油只是可供参考的方法之一,需要考虑的其它因素还有:
1、根据发动机的要求进行选择,既没必要在要求较低的发动机上使用过于高级的机油,也不能将较低级的机油使用在要求较高的发动机上,就如人们所说“不要贵的,只要对的”很有道理。
2、尽量选择多级油,多级油由于润滑效果好,使用寿命长,对发动机有较好的保护作用。基于多级油的特性,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早发黑、机油压力较普通机油小的现象,均系正常。
3、如发动机状况良好,且季节温度较低,应尽可能使用黏度较小的机油,以使油路畅通。如在高温季节或发动机严重磨损的状况下,选用高黏度的机油则有利于形成油膜,减少发动机磨损。
4、一些国产的名牌机油品质相当不错,而且价格低于进口同类产品很多,可放心使用,没有必要一味追求“洋油”。
这正是:
选择机油很重要,恰似血液身上跑,
质量太低会生病,粘度太高未必好。